西門社區的市民代表走進第四水廠,追溯自來水之源。
在人們生活中,自來水是司空見慣、無處不在的生活必備品。然而,城市用水是怎樣供給的?優質的自來水是怎樣生產出來的?現代給排水的技術已經發展到什么樣的地步?相信了解的人并不多。11月21日,在我市給排水公司工作人員的陪同下,西門社區的市民代表走進了位于我市冶金園(錦豐鎮)的張家港市給排水公司第四水廠,追溯自來水之源。
源頭:取自滾滾長江水
乘車近半小時,西門社區的市民代表與記者一行順利抵達了第四水廠。第四水廠是我市設備最新、最先進的水廠,它擔負著全市70%的供水任務,如果我市每天大約用掉50多萬噸自來水,那么其中35萬噸來自第四水廠。在第四水廠主任高健的陪同下,一行人來到了第四水廠后方的長江邊。離堤岸不遠的江面上,一個黃色的浮標隨著江水蕩漾,“我們第四水廠的取水口就在這個浮標周邊!备呓∫贿呏钢,一邊向大家介紹著,“這個浮標下面有3根巨大的引水管,將江水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我們吸水井,然后再進行凈化處理!
“為什么要在冶金園(錦豐鎮)取水,這里有什么名堂嗎?”市民代表李阿姨迫不及待地問。
“阿姨的問題很犀利啊。其實是因為在長江這一段,水流比較湍急,泥沙沉淀較少,水體的自凈能力強,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二類水標準,取中層的江水,可以盡量減少江水表面的油污以及水底污泥的影響,使全市每家每戶都能用上以優質長江水為水源的自來水!
凈化:江水變自來水
回到廠內,高健帶著大家來到了一個入流處,我們看見長江之水滾滾流進吸水井,這便是原水了,和想象中的長江水差別不大:呈渾濁的黃色,雜質甚多。高健主任講解,長江水濁度一般在100NTU,而自來水的國標要求是低于1NTU。差距如此之大,如何解決,全靠后期的操作處理。原水首先加入聚合氯化鋁后絮凝沉淀進入沉淀反應池,整個反應池長度在25米,然后再流入120米長的平流沉淀池,在沉淀反應池中產生的點點“雪花”,通過平流池后已沉到池底,在集水槽處就可以看到渾濁的江水已變得清澈見底,池底累積的大量“雪花”被吸泥機通過虹吸吸走,就這樣沉淀池的濁度大約降到了3NTU以內,已經十分清澈了!斑@水這樣清,應該能直接喝了吧!笔忻駥O阿姨在一旁感嘆。高健主任聽聞,解釋道,這樣的水還不能出廠,還要再進入下一道工序——V型濾池過濾。
V型濾池的底層是約1.25米厚的直徑為0.95毫米到1.35毫米直徑的石英砂。石英砂的職責是過濾水中細小的雜質顆粒。通過過濾后的出水濁度大約在0.1NTU,大大低于國標1 NTU的標準——至此,曾經含有大量泥沙、渾濁不堪的長江水完成了凈化。
當然,在不停息地凈化水的過程中,沉淀池和V型濾池的石英砂也要定時清洗,以保證能夠“勝任”不間斷凈化長江水的任務。沉淀池每24小時排泥兩次,V型濾池每70小時被全自動反沖洗一次。
輸出:日夜不停地供水
凈化后的水最后進入封閉式的水庫中。第四水廠有兩個水庫,每個水庫容量2.4萬噸,共能儲存4.8萬噸水。這兩個水庫的水最后通過供水泵房日夜不停地由地下管道流進千家萬戶。 為了保證供水管網有足夠的水壓,5臺供水泵一般白天開4臺,從零點開始到凌晨4點,開1臺水泵就足夠。通常情況下,開幾臺還是關幾臺,指令來自公司中心控制室,公司中心控制室的大屏幕上有著張家港全市的區域供水管網圖,上面顯示著全市各個鄉鎮的管網壓力,數據每40秒鐘刷新一次。供水泵房安裝有進口的濁度儀和余氯儀,時刻監控著出廠水指標,同時值班人員每小時要測定嗅和味、色度、COD等,出廠水的各項指標均優于國家各項標準。
感嘆:一滴水來之不易
參觀完第四水廠,西門社區的市民代表們紛紛感嘆一滴水來之不易。市民代表孫阿姨就表示,“過去我們都認為自來水就是長江水抽上來,放點漂白粉就完事了。今天參觀了才知道,每一滴水都要經過如此繁瑣的工藝才能出廠,以后要更加珍惜用水了!
殷小姐也談了自己的想法,先進的長江水處理技術并不意味著人類可以肆意污染長江,再先進的技術也有它的極限,如果破壞超過一定程度,會導致水資源的污染和短缺問題,危害人類自身的生存和發展!笆窃摾懰Y源保護警鐘的時候了。通過參觀第四水廠的處理、加工過程,更讓我了解到自來水的來之不易。我需要改變陳舊的節水觀念,在生活中有時用水并不需要達到這樣的清潔程度,如澆花、沖廁所等。因此,應掌握一些節水小竅門,學會循環利用水,促進我國節水型社會的建設!
下一篇:樂邦產品專題:聚丙烯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