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不知道的自來水真相
2009年下半年,為了“大致搞清”全國城市飲用水的水質狀況,住建部水質中心作了一次全國普查:抽檢范圍擴大到縣城以上的全部城市。
這次普查,是近十幾年間最大規模的檢測,覆蓋了全國4000多家縣級以上城市自來水廠,得出了最為接近真相的飲用水質數據。
然后呢?沒有然后了。
至今,住建部都未對外正式公布這次調查所得的自來水水質數據!皼]有授權,我無法告訴你那個數字,”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供水水質監測中心總工程師宋蘭合對財新記者說。在紀律允許范圍內,宋蘭合做了部分介紹——“那次全國普查,發現4000余家水廠中,1000家以上出廠水水質不合格!
出廠即水質不合格,意味著什么?“1000家以上”不合格,“以上”是什么意思?多位接近權威部門的業內人士告訴財新記者,他們所獲知的該次檢測結果,實際合格率也就是50%左右。也就是說,可能近50%不合格,“1000家以上不合格”,只是一個寬泛的說法,以求淡化沖擊而已。更讓人擔心的是,除城市水廠外,還有上萬座小自來水廠供應鄉鎮,工藝更落后,水源安全更難保證。
危險來自何方:有機污染和重金屬污染取代微生物污染,成為最大危害
飲用水研究權威、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王占生認為,不合格水對人體的危害,有看得見的,有看不見的?吹靡姷耐ǔJ俏⑸镂廴疚:,可能致人突發急性疾病,好在國人習慣飲用開水,可以殺死微生物污染物,這個危害表現并不明顯。
看不見的危害,容易被忽視但更值得關注。自來水的有機化合物總量(CODMn)超標易導致慢性疾病。王占生告訴財新記者,飲用有機化合物總量超標的水,“一天兩天沒問題,半年一年看不出問題,但有機化合物會在人體中富積,最終對身體造成危害,嚴重時可能致癌、致畸、致突變!
2009年的普查發現,以地表水為水源的自來水廠不合格,主要原因恰恰是有機化合物總量超標。而以地下水為水源的水廠,不少也出現了氟、砷、鐵、錳等超標。美國環?偸鹪l布報告稱,現有檢測技術發現水中有2221種有機化合物,在飲用水中發現有756種,其中有20種致癌物,23種可疑致癌物,18種促癌物和56種致突變物。
王占生稱,這些有機化合物中,相當一部分是環境激素,又叫內分泌干擾物。環境激素有四方面的危害,會讓人免疫力降低,會影響人的生育能力,會致癌癥,會對人神經系統產生干擾。
水源:“超級化工廠”
自來水超標有害物質大多數來自水源地。30多年來快速工業化導致廣泛的水源地污染。
1985年,中國城鎮的飲用水水源地尚屬清潔,水廠出廠水只要符合最基礎的35項指標,即屬合格。到了2006年,水環境已嚴重惡化。城鎮水源主要污染物已由微生物污染轉為溶解性的有機污染和重金屬離子污染。有專家說,“廠里產什么,水里就有什么,河流成為‘超級化工廠’!
王占生說,大量有毒害的化工化合物如苯、甲苯、苯乙烯等進入水源,大量農藥如敵敵畏、草甘膦等也進入水源。有毒的無機化合物也增加了11項,溴酸鹽、氯酸鹽、銻、鉈、氯化氰等11項進入控制之列。
水廠:處理工藝跟不上污染
面對一半不合格水源,水廠滯后的自來水處理工藝成為失控的第一道關口。
水處理工藝1902年誕生于比利時,被業內人稱為經典“四部曲”——絮凝(加聚合氯化鋁)、沉淀、過濾(通過石英砂、卵石等)、消毒(加氯氣等)。傳統工藝主要處理滅殺水中微生物,如果水源被重金屬離子和有機化合物所污染,傳統工藝就力不從心了。宋蘭合介紹說,日本和大部分歐洲國家,由于歷史上有過較嚴重的環境污染,均升級了傳統水處理工藝,即深度處理,通過臭氧、活性碳等技術,清除各類有機、無機化合物,使污染水達標,最終實現直飲。
盡管水源污染嚴重,至2009年底,全國縣以上4000多家自來水廠中,98%仍使用傳統工藝。目前,僅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杭州、鄭州等部分城市的部分水廠實現了深度處理。宋蘭合說,滯后的水處理工藝,疊加不合格的水源,自來水嚴峻的水質現狀事屬必然。
入戶:二次污染,雪上加霜
水廠處理后,水流入城鎮供水管網,最終到達用戶水龍頭。入戶之路并不太平,老舊的管道再加二次供水,讓已堪深憂的自來水水質雪上加霜。
“老舊管網漏水嚴重,也容易發生二次污染!彼翁m合曾在論文中引述,184個大中城市2000年至2003年管網水質發生過4232次二次污染事件。
劉文君曾多年研究自來水管道的二次污染問題。他介紹,老舊水管容易腐蝕、結垢,產生微生物細菌種子,與水中營養物發生反應,形成二次污染,有時肉眼可見,水發黃發黑發臭,但多數時候肉眼無法發現。
因二次供水導致的水質二次污染事件,近年一直充斥媒體;二次水箱內被發現死老鼠等事件,也一再發生。
水質救贖之路:投入更要改革
在王占生等學者看來,城市水業基礎設施向來薄弱!斑^去十幾年內又只有少量投資,欠賬嚴重,而水源又污染加重。在這樣的局面下,地方說水質全面達標,這不就是騙人嗎?”
回到現實,根治水源之路至少也要15年至20年,改善自來水水質無法等那么久。當務之急和務實之選,是自來水廠的工藝升級。
王占生曾對深度水處理工藝的成本作過經濟測算,其結論已為業界普遍認可:水廠上馬深度工藝,每噸水成本相應上升0.3元左右。另有學者認為,管道硬件投資,會讓每噸水成本再上漲0.5元上下。如此算來,以縣級以上4000余家水廠日供6000萬噸計算,每年成本增加200億元左右。
在采訪中,一位飲用水界人士用極慢的語速,向財新記者講了三句話:對每個人來說,飲用水像空氣,無可選擇,無從逃避;對政府來說,供水工程是最為基礎的民生工程,遠比修馬路、建高鐵、蓋高樓更為基礎;近十幾年來,供水成了最被忽視的民生工程。
還供水欠賬,已刻不容緩!
下一篇:【病害防治】草魚打轉:寄生蟲及細菌嫌疑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