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用凈水器為飲用水把關
■飲用水污染日益嚴重
安全飲用水是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除此之外,水還參與所有固形營養素在人體內代謝的全過程。因此“中國平衡膳食寶塔”已由原來的4層變為5層,即在最底層加了8杯水。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是,我國飲用水的污染狀況日益嚴重,使飲用水出現異味、變色等現象。長期飲用不安全的水,會使人的免疫力下降,代謝性疾病罹患率增高,特別是對老人和孩子的危害更大。
■過時的水處理技術
在我國90%以上的自來水廠的水里會進入以下處理環節:沉淀---加藥反應(一般加聚合氯化鋁)、混凝沉淀---三層過濾(依次為無煙煤、石英沙、卵石)---消毒(液氯)---輸配水。這個凈水工藝沿用了數十年。雖然局部有所改進,但原理和功用大體未變。
用100年前的技術來處理100年后的水,顯然已經過時。為保證自來水的出廠質量,許多自來水廠迫不得已加大了氯和活性炭的用量。暫不說余氯殘留對人體的危害,即便液氯投放再多,它也只能對微生物起到消毒作用,但對于有機物、化學物質、重金屬卻無能為力。
■首位安全隱患:有機物
耗氧量被用于代表水中有機物總量。經檢測,我國大部分城市自來水的耗氧量逐年升高。國內外由水中檢出的有機污染物(如農藥、增塑劑、藥物排泄物等)已達2000余種,其中有114種是具有或被懷疑有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的“三致物質”。目前在我國水源中,一般能檢出100余種有機污染物。
■自來水難逃“二次污染”
目前自來水的安全隱患很多來自輸配水管道的二次污染。據統計,因供水管網的問題,可導致出廠水水質下降20%。水從水廠出來要經過密如蛛網的地下鑄鐵管和鍍鋅鋼管或UPVC塑料管,再流入千家萬戶。在這漫長的過程中,自來水難免被污染。而在日本,大多是使用不銹鋼管。很多居民反映,在自來水管道維修或改造后,自來水變成黃銹水的現象要延續一段時間。如果因出差一段時間未使用自來水,再次使用自來水時水會變為黃或紅色。類似問題已經影響到居民的正常生活。
■凈水器:可為飲用水安全設防
為了給入口之水建立安全屏障,家用凈水器應運而生。采用活性炭+超濾技術的凈水器可解決飲水的口感、氯嗅味等問題,采用反滲透技術的凈水器可去除飲水的水垢和微量有機污染物等。
下一篇:關注自來水真相,捍衛飲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