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自來水真相,捍衛飲水健康
王占生、劉文君等飲用水專家指出,三類水質并非合格水源。三類水源中的COD含量已達4至6毫克/升,常規水處理工藝最多只能處理數值在4毫克/升以內的水,超過此限已很難達標。
宋蘭合個人判斷,剔除掉事實上不合格的三類水源,再剔除部分一二類水源中實際不合格的部分,中國城市水源地真正合格的比例大約為50%。
王占生、劉文君認為,2006年版的新飲用水標準,由1985版的35項指標升級為106項,基本可以說清楚都有什么污染物侵入了水源。
1985年,中國城鎮的飲用水水源地尚屬清潔,水廠出廠水只要符合最基礎的35項指標,即屬合格。到了2006年,水環境已嚴重惡化。城鎮水源主要污染物已由微生物污染轉為溶解性的有機污染和重金屬離子污染。有專家說,“廠里產什么,水里就有什么,河流成為‘超級化工廠’!
在2006版的新飲用水標準中,相較舊版,71個增項中的59項來自于毒理指標。對人體危害最為嚴重、主要超標指標CODMn代表的有機化合物,由原先的5項擴增為53項。
王占生說,大量有毒害的化工化合物如苯、甲苯、苯乙烯等進入水源,大量農藥如敵敵畏、草甘膦等也進入水源。有毒的無機化合物也增加了11項,溴酸鹽、氯酸鹽、銻、鉈、氯化氰等11項進入控制之列。
新標準主要參考歐盟、美國等飲用水標準,本國的實證研究并不多。
學者普遍認為,中國當前水污染情形比歐盟工業化時期更為嚴重,稀土金屬等污染類型更為中國所特有,冶煉廠的重金屬離子“跑冒滴漏”造成的危害未被重視,這是未來要重點提防的。
最近十年,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型,眾多污染企業進軍西部,進軍農村,導致更多原本干凈的河流上游、源頭,以及地下水,逐步進入污染行列。
水廠:處理工藝跟不上污染
97%水廠采用傳統工藝,對當前重要污染類型力不從心,面對一半不合格水源,水廠滯后的自來水工藝,成為失控的第一道關口。
傳統水處理工藝1902年誕生于比利時,被業內人稱為經典“四部曲”——絮凝(加聚合氯化鋁)、沉淀、過濾(通過石英砂、卵石等)、消毒(加氯氣等)。2004年,美國工程院將水處理工藝列為人類20世紀最重要發明之一。
各位最棒的朋友:
明天,期待著我們明天繼續探討!
祝福你有最美妙的一天!
因為這一天你從未來過!
想占有更多關于飲水與健康的秘密請關注我們的公眾號:fjtaikun
或者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
【分享】“最大的自私是無私”。當你將有價值的信息,傳遞給身邊的朋友時,你在他們的心里會變得更有價值。
下一篇:自來水為什么會“有害”?